最新内容
2020
03-23
单海洋分享人才管理难题的解决之道
很多企业家都在问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员工更卖力地工作?从事企业管理咨询二十年以上,现任深圳管理咨询协会会长,深圳华一世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企业创始人单海洋先生表示,企业家应“跳出原来的舒适圈”,从员工的角度出
2020
03-18
中小企业家协会会长李子彬莅临华一世纪视察引导
前言:3月18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先生莅临华一世纪总部。华一世纪董事长单海洋先生与企业高管接待了李子彬会长的到访,并带李子彬会长参观了华一世纪。同时,针对疫情过后,管理培训企业如何为中小企业更好地赋能,优
2020
02-12
《人民日报》客户端刊登 华一世纪撰文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破局之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刊登 华一世纪撰文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破局之道》
2020
02-04
《致华一客户及合作伙伴》
尊重的华一客户及合作伙伴:2020 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相信大家所有人都在为武汉、为湖北、为全中国祈福加油、于大家向您致以诚挚祝福的同时,也希翼将大家在此次疫情防控阶段的相关安排与您分享:1、华一世纪深圳办公
2020
01-28
华一世纪助力武汉,众多企业家响应:防控疫情,大家在一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遇到过无数次难关坎坷,无不是靠着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战胜困难。华一世纪捐款助力武汉后,众多企业家积极响应,截止发稿累计已有十几家学员企业陆续向湖北各地的红十字会等公益机构
2020
01-27
华一世纪火速驰援湖北 期待更多企业加入抗击疫情
自湖北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来,当地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面对疫情发展的态势,华一世纪董事会领导和全体家人高度重视,单海洋董事长多次安排部署,并在湖北省公布官方捐助账号之后,即刻行动将第一笔捐助款项20
2019
12-28
华一世纪工会首次活动暨“华一世纪”杯第一届羽毛球比赛圆满举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0年即将到来,在这新旧更迭的时刻,为丰富华一世纪全体家人的业余生活,促进员工之间友谊,营造一个充满阳光、正能量的企业学问氛围,同时也为让华一家人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总部特举办华一
2019
11-30
华一世纪工会:大家成立了!
随着华一世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在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总工会批准和大力支撑下,华一世纪工会正式成立。▲华一世纪工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10月16日,华一世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企业召开第一届工会会员代
2019
11-22
中国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一场为企业家谋福祉的会议隆重召开!
近期,有媒体报道,国内存在某些企业打着培训咨询的名义,实则涉嫌非法圈钱、非法传销欺骗消费者的不良行为,给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培训咨询企业应当努力提升品牌硬实力,真正为企业客户
2019
11-26
肩负新使命,祝贺华一世纪当选中国中小企业培训服务联盟实行主席单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无论是从地位作用来看,还是从实际贡献来说,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
制造业历来都是国民经济的优势,它关乎就业,关乎经济的创造力,关乎出口的能力。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占据了世界经济制造的优势近二十年之久。过去30年,中国经济飞速成长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地球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依靠巨大的成本优势而迅速崛起,因其承接了各式各样的制造业务,再加上巨大体量,中国制造早已荣获“世界最大加工厂”之殊荣。全球各个角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标志,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制造业也成为了支撑中国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美利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优势超过了100年的时间。
美国借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把制造业的生产动力由蒸汽机转变成为电力和内燃机,并由此促使大量的新的科学生产方式纷纷涌现,使其能够发明和生产出大量的先进的工业产品。美国制造在军工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他们生产的柯尔特连发手枪,充分体现了美国制造业的技术成就,而且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优秀的产品背后是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催生出了大量的制造业高品质的品牌。美国制造业管理上的经验成为经典企业教材,传播到全世界各地,美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制作工艺也成为业界的标杆。
但在2012年后,中国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具体表现在:制造企业在减少,制造从业人员在减少,铁路货运增长率在下降。
制造业在招商引资中的没落,表现为低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国家,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本土,剩下仍然支撑工业局面的则是中端制造业。由于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中国吸引了一部分中高端制造业,但是由于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被外国企业牢牢抓在手中,发达国家主导着产业价值链的配置和走向。
成本优势消散,中国如何守住优势?
如果将全球经济量最多的几个国家分组,第一组是法国、德国、瑞士,第二组是日本、英国,第三组是美国、中国、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第四组是泰国、印度、印尼。中国制造成本竟然和美国、韩国跟中国台湾是一样的,而大家的经济发展远远不如这些地区跟国家。中国制造成本大幅度上涨,导致中国制造业从2012年开始大幅度的衰退。
中国的市场竞争者除了技术实力最高的美国外,还有技术水平中等的墨西哥和泰国,还有处于技术低端的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国家。中国制造业今后将会受到双重挤压——来自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重振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竞争,都会对中国形成压力。
房地产过热是中国制造业危机的根源,是房地产泡沫打败了中国的实体经济,扼住了制造业的喉咙。郎咸平有一个观点叫做二元论,他认为中国经济一头过热、一头过冷。过热的是房地产,过冷的是制造业。他认为制造业由于营商环境恶化导致资金大量的流入房地产领域,这是房地产过热的主要原因。房地产业盈利水平太高,必然吸引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其他行业资金大量流入,导致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
从宏观层面上说,中国的虚拟经济和房地产吸引了过多的资本,也吸引了决策层的注意力。其结果是,相当多的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无谓地消耗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中。像海尔、康佳这样的制造企业都在搞房地产投资或进入股市,更不要说其它制造企业。大家都热衷于赚快钱,中国制造业的衰退在所难免。过去10年大量资本流入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现在又开始流向股市,这些都造成了中国制造业“内忧”的局面。
另外,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使得企业不去真正投资研发,而是去模仿和抄袭。假冒伪劣一直是伴随着中国制造成长。在改革开放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了世界上差不多90%的假货,监管方面却处罚甚微,国内市场缺乏鼓励创新的学问和制度。大部分企业追求吃快餐,追求一夜暴富,没有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力气,国际市场竞争只能依赖于劳动力低成本,走“血汗工厂”的发展思路。
中国还能守住制造业优势吗?
中国的社会环境正经历深层次的变革,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浮躁气息,年轻人越来越讨厌进入制造业,更没有耐心适应“厚积薄发”的漫长过程,他们更喜欢赌博式创业,喜欢炒股和一夜暴富。在这种普遍的拜金主义的社会思潮下,制造业想要招聘到合格的人力,不得不不断提高薪资标准。即便如此,制造业人员离职率不断提高,这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品质,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导致沿海中小制造业陷入倒闭潮。
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会影响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这已不是什么资讯。问题是,这种格局不断强化将会持续地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在可预见的长时间内,如果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大家很难想像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将有什么其他定位。中国在制造业上的滑坡,将会从根基上削弱中国的长期竞争力。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原材料、场地租金也不断上涨,加之,政策环境的变化,之前一些优惠和减免政策也慢慢转移到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
但是,制造业的优势对中国很重要。
如果制造业长期面临生存困境,那么中国又该怎么安置每年产生的10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工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如果中国制造业不振,那么中国的就业率也不会好看,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将更大。中国制造如何步入工业4.0时代? 事实上,中国制造既担负着就业的重任,又要负起产业创新升级的重担,而这个行业的发展程度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健康状态。那么中国制造该如何突围呢?
中国制造的下一个30年,路在哪里?
如果仅从过去三十几年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历史看,所谓中国模式和中国优势是什么?也许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低成本的制造优势。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概括,就是通过剥夺和压低劳工阶层的工资增长、社会福利和安全健康待遇,来尽可能地压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在国际市场更有价格竞争力。然而现在各种低成本优势已然不在了。
从宏观层面上说,上述制造业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从劳工阶层身上获取的大量资本,国家并没有真正将其投放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上,这些资本主要以信贷的方式进入了股市、房地产、城市基础建设,以及被巨额的行政开支消耗。
中国的资本体制并不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央试图改变实体经济得不到资本的状况,但是已经形成的金融利益格局和势力,并不支撑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特别是向中小实体企业转移。金融利益集团依然打着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的牌坊,控制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绝大部分的资本依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利益垄断阶层把持的各种所谓的各级政府的重点项目。
下一个30年,中国的制造业如何在中美竞争中保持优势?
最新全国
开课时间
预约
留言